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真人视讯(中文)官网|【第9期】伯南克谈经验 央行应该如何应对危机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3:42    次浏览

文/邢昀 对比美联储的历任主席,伯南克的经历应该最具戏剧性。本来是一位一直跟踪研究“大萧条”的金融学家,于美国经济欣欣向荣时期入驻美联储主席位置,但是又意外的在履新不久后遭遇震撼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有机会将此前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危机决策中,并从实践中又丰富了对危机的认知。 而《金融的本质》这本书正是根据伯南克2012年在华盛顿大学的四次讲座内容整理而成,既是一本简短的关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金融史,贯穿了美联储从1914年成立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90余年的历程,又是一份应对危机的金融政策解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系统了解美联储在应对危机时的决策理念。伯南克认为,美联储有两大使命,一是保证宏观经济稳定,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这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买卖证券,降低或提高短期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完成;二是阻止金融恐慌的发生,维持金融稳定,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方面可运用最后贷款人工具实现。而美联储也正是在一个银行屡屡出现挤兑危机,金本位制下宏观经济难以调节的背景下诞生。1929年“大萧条”发生,这是美联储所面临的的第一次重大挑战。但是这时美联储无论是在货币政策还是在金融稳定方面表现的都不尽如人意。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出身,他曾经说到,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圣杯”。而沉迷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使其常常反思,美联储究竟为何在大萧条时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当伯南克真正成为美联储主席时,也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挑战,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动荡。虽然他在危机爆发初期,对严重性估计不足,但是还是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方面通过贴现窗口为银行提供短期融资,通过发放抵押贷款对投行等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另一方面,和美国财政部一同介入个别重要性金融机构所出现的问题。但是采取措施救助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措施,还是招致了很多美国民众的不满。信奉自由市场的人曾对他发起猛烈抨击,认为美国不能回避严厉的结构调整来提振经济,而伯南克助长的政策对提振经济的利好效应可能只是短期的。这本书对我们思考中国央行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多帮助。首先,一个共识是,央行独立运行会比由政府主导产生更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央行可以不去理会短期的政治压力,采取一些立足长远的举措,不用为了选举、任期等政治因素去刺激经济。第二,即使在经济稳定发展时期,金融监管也不可放松。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大缓和中一片欣欣向荣之态,监管层对经济体过度负债缺乏担忧,大量金融衍生品泛滥,银行部门对自身的风险监管缺失,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供给,这都是隐患。而这些似乎也正在中国出现,2009年四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经济中过度加杠杆,影子银行规模庞大,银行部门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供给,去年6月的钱紧一幕给金融市场上了一课。似曾相识的境况提醒中国央行加紧金融监管力度,维持金融稳定,否则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后续结果可能很难预测。第三,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把类似房地产泡沫的事情考虑进去。虽然伯南克花了不小的篇幅解释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商业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低利率对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需要反思。第四,通过美联储的经验可见,房价下降本身对经济面并不是主要威胁,关键在于,房价影响住房抵押贷款的方式会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造成恐慌,而恐慌情绪又会加剧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整个事件的链条至关重要。最后,伯南克也强调了,货币政策虽是强有力的工具,但本身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当前中国央行通过“定向降准”的方式,试图以定位精准的宽松来解决实体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值得推敲。毕竟,货币政策是总量性的,本身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总结来看,伯南克的观点是,中央银行的作用是预测并预防危机的发生,若危机真的发生,将其损害降到最低,并确保金融系统足够强大以使其安然无恙地度过危机。而央行能发挥作用的就是从两个工具入手:一是作为最后贷款人阻止或减弱金融危机,另一个是调节货币政策以增强经济的稳定性。